首页 平民历史

在草原打针

字体:16+-

文 / 悠犁

我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这辈子压根儿不具备那个才能和兴趣。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中,我当上了草原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这个词,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文革时代”的南方农村。那里的乡下人长年打赤脚,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的知识青年们虽然也打赤脚,劳动之余却背起了药箱,走门串户看病,深受缺医少药的农民欢迎。这个词也就应运而生,含有一种亲昵的味道。

按今天的眼光看,没有医生资格就随便给人看病开处方,无异于犯法。但在穷困偏远地区,却起到了救死扶伤的作用。况且那时的中国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法。那股热风一直吹到了北边的大草原,我们这些有点知识的北京插队青年摇身一变,成了草原上的赤脚医生。其实应该叫马靴医生才对,这里是绝对不能打赤脚的,要是赶在冬天打赤脚,脚丫子肯定要冻掉的。

第一针就打错了

公社要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每个队选几名知青参加。这个消息很快在草原上传开,我也被赶鸭子上架,成为其中一员。倒不是喜欢,主要是好奇,同时也觉得是个本领,不妨一试。知青中的确有人爱上这一行,好几个同伴回城后上了医学院,现在成了北京几家大医院的医生呢。但我却远离此道,大概从我打第一针起就注定了我不是这块料吧。

草原虽然还保留着原始的游牧习惯,但组织却是现代式的。那时“旗”(相当于汉族地区的县)的下面是人民公社,公社下面是生产大队,大队下面是小组,也就是各个游牧组。公社主要从事行政领导,党委书记都是旗里派来的国家干部。经济和生产管理等都在大队,属于大队经济核算制,由大队党支部负责全面工作。

公社有医院,那里都是些正规医生和护士。只是人数有限,没有力量去基层大队巡诊,大病号要直接到公社医院就诊才行,下面的蒙古包实际上等于无医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