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场达人张之洞

第八章 独撑败局唯美

字体:16+-

一、力主抗日,统帅后勤

中日交战

晚清以来,随着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日本再度滋生了侵吞朝鲜和中国的野心。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出兵台湾,这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但日军最终被台湾军民打退。

光绪六年(1880年),日本利用中法战争和朝鲜宫廷政变之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取得了对朝鲜保护的权力。从此,朝鲜成了日本的半殖民地。

光绪十三年(1887年),日本制定了《征讨清国策》,计划用武力攻取中国沿海地区,并将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全中国的目的。

在这一计划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了疯狂的军事扩张。截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已经拥有6万常备军和23万预备军的海军舰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朝鲜南部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南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日本认为这是一个侵略朝鲜、意图中国,继而吞并整个亚洲的绝好机会,于是同清军一道进军朝鲜,占领汉城。起义军被镇压之后,清军向日本提出撤军,可日本非但不撤军,还将军力增加到万余人,并强迫清军留在朝鲜,共同改革朝鲜内政。

日军此举就是要激起中日两国的矛盾,然后燃起战火,大战一触即发。

张之洞的忧虑

远在湖北的张之洞,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局势的变化。五月二十二日,他接到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发来的一封电报:日本已调重兵至朝鲜,有消息称,他们吃掉朝鲜后将从海上入长江登陆作战。不过这是谣传,你提高警惕就行了。

这虽是一个谣传,张之洞却深感大事不妙,他已经捕捉到了日本的战略意图,于是立即行动起来。首先,他把自己对战局的分析和应对的策略上奏朝廷,并力主抗战。同时,他又在长江流域积极备防,并电告台湾巡抚邵友濂(1841—1901年,浙江余姚人)和布政使唐景崧加强战备,以防不测。接着,他联系在天津的盛宣怀,询问有关情况,盛宣怀回复他:“皇帝主战,已安排翁同龢、李鸿章商议战事,朝野上下尚且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