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忏尽情禅空色相:苏曼殊传

求学与初恋:一寸春心早已灰

字体:16+-

终于要离开上海了。

也许是苏杰生对儿子的前程早有安排,也或许是苏曼殊再也无法忍受在上海的困顿生活而执意要求回日本探母。1898年,在黄浦江柳枝转青、二分春色来临之际,苏曼殊随表兄东渡日本前往他的出生地横滨。

横滨,苏家在日本的发迹之地,也是苏曼殊六岁前生活过的地方。如今,他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不过,物是人非,曾经的苏家大宅早已败落,而现在的新主人则是当年苏杰生带到日本学习经商的林紫垣。林紫垣本是林北泉之侄,苏曼殊称其为表兄。林在日本生意做得很大,家境尚好,正是这个缘故,苏曼殊到横滨后就寄住在林家,并由林紫垣提供其在横滨大同学校的学费。

大同学校的权力争夺

让苏曼殊到日本留学应该是苏杰生为儿子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安排之一。或许是看到儿子无意经商,或许是苏杰生因为父子间多年隔膜,对这个混血的儿子心存愧疚,苏杰生将他送到大同学校中接受中西合璧式的新教育。

何谓“中西合璧”式的新教育?

这得从大同学校的创立说起。1897年,横滨侨商领袖冯镜如(冯自由之父,兴中会东京支部负责人)等因在日华侨子弟就学问题集会,大家决议创办学校,并公请兴中会推荐校长人选。兴中会会员陈少白推荐了当时在上海办报的梁启超,不过,当时热衷政务及变法的康有为并不同意,而是推荐了自己的弟子徐勤担任此职。

陈少白等本来已经拟定校名为“中西学校”,但康有为将之改为“大同学校”,大同一词出自《礼运》篇,取其“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的寓意。这一观念,随后也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采纳。

不过,两派的分歧与矛盾其实已经开始了。

不仅是改校名,康有为还亲自为该校书写匾额、条幅和楹联,并同时委派弟子林默庵、陈荫农、汤觉顿前往该校主持中文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