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狂走日本

第二章 文事清流

字体:16+-

双语写作是如何影响我的思维的?

毛丹青讲演稿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语言学沙龙第357 期北京大学化学北楼120 室

2004 年2 月17 日(周二)PM 2:40—4:00“写”与“说”

运用两种语言写作是一个独特的领域,这个领域有很强的人文性,但不宽泛。“写”跟“说”不同,前者是一个凝重而思考的过程,后者是迅捷而快速的反应。“写”几乎没有参照物,除了作者的一副面孔,一张嘴巴,如果面对镜子,映照出另一个,还是自己,伴随自己的就剩下孤独了。“说”有丰富的参照物,除了对象人物的表情,哪怕是一股吹来的风,一丝飘来的雨,都可能影响说话人的情绪,让他或她的声调发生变化,用词也可能有所改变,或悲或喜,或怒或怨,情绪受到波动,所以“说”比“写”更富有**,更有随机性,也更难控制。

“写”是自我叙述,每位作家对这一感受都不陌生,如果这个说法能被大家接受的话,那用两种语言写作的人更有加倍的体会!

语言的震变

我不是学者,所以无法用学术上的说法界定这一个概念。所谓“震变”是指一次突然的变化,近似飞来之笔,这与“裂变”不同。“震”

应该是地震的“震”,1995 年我在日本经历过阪神大地震,当时有一种现象叫“泥浆化状态”。这是说围海造田后,在人工岛上建造的高楼一经地震,其底层会冒出大片大片的泥浆,非常细也非常均匀,让人惊叹。我现在一边想起当时的情景,一边考虑一个人用两种语言写作的问题。我感觉自己的外语,或者说“非母语”就很像人工岛上的高楼,母语就是周围的大海,而“非母语”则是经过人工的注入,刻苦努力的后天学习才构筑起来的。终于有一天,突然发生了语言震变,母语与“非母语”之间竟然成为“泥浆化状态”,这也可说是我的一次突然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