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勇说晚清

两个人的甲午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字体:16+-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长州(今山口县西北部)人。近代政治家,长州五杰之一,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个内阁总理大臣,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在哈尔滨遭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完败而结束,先前几十年的国力增长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此后的中国,维新、变法、新政、宪政、革命、共和,直至1915年重回帝制。中国在短短二十年,模拟、实验了人类历史上几个阶段的体制,一波比一波更激进。中国人始终不解的一个疑团是:

为什么一个大国不敌小国?探究的结果,许多人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并不反映中、日两国真实力量,而是李鸿章不敌伊藤博文。因此,许多人将中国之败尽归李鸿章一人。

惺惺相惜

在一定意义上说,历史确实是英雄创造的,人民群众不过是陪衬。中国的失败是李鸿章等人决策、指挥失误,而日本的成功,就是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的侥幸。历史当然可以这样书写。只是将一场战争的输赢完全归于一两个人,似乎太简单。所以,梁启超在为李鸿章作传时强调: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梁启超不同意将甲午战败的全部责任归于李鸿章,引申强调,由于特殊条件,中、日两国间的战争,就中方而言,简直就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李鸿章或许没有西方论者、梁启超所说的那样伟大,但李鸿章确实是一个令对手敬佩的人,几十年与李鸿章数度交手的伊藤博文,不止一次表示,李鸿章是中国唯一有能耐与列强一争长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