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圣雄:梁漱溟传

大公至正与两面不讨好

字体:16+-

梁漱溟决定脱离现实政治的依据是政协会议的成功,而迫使他不得不再停留在现实政治中的原因恰恰也在这个政协决议上。

政协决议对中共和梁漱溟等第三方面来说,当然是一个成功的决议。但对国民党而言,由于损失太多,便对政协决议稍有不满,对决议的贯彻执行构成一定威胁。这些威胁几乎在政协决议通过的一刹那就已存在。

1946年1月31日上午8时,政协在国民政府礼堂召开综合小组会议,清理汇总各项问题所达成的协议,并商决尚未取得协议的问题。会议一直开到下午2时,才对各项问题取得最后一致的意见。一个小时后,国民党中央就在离政协会议不远的中央党部召开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谷正纲、张道藩等人在会上大吵大闹,顿足嚎叫,哭诉政协决议使国民党一切都完蛋了,什么也没有了,宪法草案十二条原则把1936年5月5日立法院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中确立的党国一体、总统集权等原则破坏无遗了。他们对政协决议尤其是宪法草案表示不满,而蒋介石则一任他们哭闹,一言不发。直到最后,蒋介石才说:我对宪法草案也不满意,但事已至此,无法推翻原案,只有姑且通过,留待将来再说。好在这仅仅是一个草案,且为党派协议,还有待取决于全国人民。等到将来开国民大会时再说吧。很显然,在蒋介石的心目中,他并不准备将政协决议付诸实施。

国民党、蒋介石对宪法草案原则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权力的分配上。这个草案基本推翻了孙中山毕生鼓吹的五权宪法,接受了张君励吸收英美宪法而设计的内阁负责制。凑巧的是,孙科希望做行政院长,因此在宪法草案酝酿过程中点头承认张君劢的设计而不如实向蒋介石汇报,待到生米做成熟饭,蒋介石也只好忍气吞声先让宪法草案获得通过,待将来再俟机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