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亡启示录:一个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毁誉摄政王

字体:16+-

过去很多人将摄政王塑造成一个懦弱的优柔寡断的王爷,一个对大清王朝终结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即便不是亡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的父亲。这些指责不仅稍嫌苛刻,最重要的是不合乎历史事实。

一个不错的王爷

有清两百多年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两个摄政王,这两个摄政王一前一后,前者协助幼主奠定江山,后者替幼主结束了王朝。有人说这是清廷的宿命,是历史无法探究的问题,也有人从两个摄政王的出身、能力方面予以解释,想要论证的是后一个摄政王太过年轻,能力也不太行。这个说法其实还需要研究。

摄政王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弟弟,当光绪帝确定无法生养后代的时候,载沣其实就成了光绪帝最亲近的人,因而载沣在光绪朝晚期开始介入政治,是晚清王爷中第一个走出国门,开过眼界的人,虽然他那次出行的内容不算太光彩,只是代表清廷到德国进行赔罪,事由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在1900年被义和拳弟兄所杀死。赔罪的事情当然只是一个外交礼节,大清国的皇叔身份还是让德国人高看一眼,载沣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开了眼界,而且稍后中国开始了新政,开始了预备立宪,载沣的那些外国见闻和经验还是给他带来一些比较好的形象,使他在晚清十年大致具有开明开放的形象,个人的才干也逐步展现出来了。

如果从慈禧太后方面说,载沣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他的婚姻也是慈禧太后一手包办,其太太也就是溥仪的母亲就是荣禄的女儿,也是慈禧太后的养女。由此,两宫在生命最后时刻将大清国交给摄政王载沣,是一个无过错的选择,因为不可能还有比载沣更亲近,更合乎两宫利益的人。

至于年龄,过去许多研究者都说清朝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摄政王太年轻,少不更事。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摄政王载沣生于1883年,1908年接手国事时二十六岁。这个年龄今天看来或许年轻,但这个年龄与慈禧太后当年接手帝国事务时的年龄刚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