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亡启示录:一个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兵谏的政治诉求

字体:16+-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关键,只是由于后来的民国历史将革命弄成了关键词,因而关于武昌起义的性质,也就总是往革命靠,那些新军下层军官或士兵组织的读书会成了很早就觉悟的革命组织,武昌起义的最初目的就是要推翻清廷推翻帝制,就是要重建一个汉民族的共和国,就连清廷命官黎元洪一出场也就是参加革命。这种泛革命化的表达固然有意义,但毫无疑问与历史真实略有差距。武昌首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省新军起义,直至滦州兵谏,其性质只是体制内抗争,其目的就是希望清廷遵从民意,改正错误,重回君主立宪的正确轨道。这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关键,否则就不容易理解这场大变动的意义。

新军起事两大动因

引发武昌起义的因素只有两点,一是1911年5月8日发布的责任内阁名单。这个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一个君主立宪国家的名单,不幸被既得利益集团弄成了一个亲贵内阁,或称皇族内阁。13个内阁成员中,竟然有9个来自皇室或皇族,来自平民或军功出身的汉人,只有4个。这个比例显然失衡,因为按照改革前中央各部院“双轨制”配置,如果内阁成员为13人的话,那么非皇室、皇族的成员怎么也不会少于6人,占百分之五十稍弱。现在,清廷假借改革的名义大肆收权,这怎能不让以汉人为主体的南北新军郁闷?

第二触发点是引起举国震动的铁路国有化政策。新内阁成立后宣布的这个政策按理说原本是个好政策,对于化解各地铁路建设中混乱以及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都有很重要的防范。尤其是针对四川川汉铁路公司筹集大量民间资金而不修路,应该说是一个及时的正确举措。但是清廷的这个宣布引起了各省普遍反对,因为除了四川之外的各省虽然在铁路建设中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确实是在认真修路,现在朝廷一句话就将先前的约定一笔勾销,这无疑被民众被投资人视为不负责任,是与民争利,是国进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