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亡启示录:一个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共和关键

字体:16+-

时人在讨论辛亥革命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大清王朝在革命后进入历史深表惋惜,以为这一结果实际上开启了此后百年中国乱局,因而他们主张告别革命,特别是要告别辛亥革命这样的革命,重回革命前的状态,也就是君主立宪道路。如果这个说法仅仅出于对现实的焦灼,在很多时候也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将这个说法作为信史,以为辛亥革命真的搞乱了搞糟了,真的是此后百年混乱的根源,那么这个说法其实就是不太了解这段历史,至少不知道从君宪到共和的关键在哪里。

战争的最高境界

武昌起义发生后,清廷派遣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征,试图武力征服,恢复秩序与和平。然而武力恐吓并不见效,不仅湖北新军不愿屈服,反而使湖南、山西、江西等省新军像得了传染病一样相互感染,遥相呼应,一拨接着一拨闹光复闹反正,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突然间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尴尬局面。

湖北新军和各省新军起义的目标很明白,他们在最初阶段并不是追随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什么共和民主理想,他们的政治诉求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就是要朝廷纠正5月8日皇族内阁和5月9日铁路干线国有化这两项错误政策,最大限度满足立宪党人对政治权力分享的要求,最大限度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权益。只是清廷在这个问题上自以为无错,因而始终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湖北新军和各省新军相继起事的根本原因。

各省新军其实只是晚清军事改革的派生物,大致上说属于各省行政当局地方武装,其装备、训练等战争能力相当有限,因而尽管各省闹得很凶,只要中央新军即北洋六镇不出问题不闹事,大清王朝依然有办法稳住阵脚。所以武昌起义发生二十天,清廷都不愿对各省要求给出一个正面的负责任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