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亡启示录:一个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君宪主义落幕

字体:16+-

晚清十年宪政试验,曾经给中国人带来一丝新的希望,使许多善良的中国人觉得中国如果能够走上这条道路,就可以避免革命带来的大破坏大动**,中国就有希望在一种渐进的轨道上徐徐前行,假以时日,中国一定会像东西洋立宪各国一样,重构国家近代制度。然而这些希望在1911年5月先是一个变异的皇族内阁所打乱。紧接着,又被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所粉碎。中国向何处去,一度成为国人的焦虑,也就短短一百天,中国人再度摆脱这种焦虑,弃之如敝屣般地抛弃了大清王朝,抛弃了君主立宪,坦然接受共和民主思想,步入民主共和新时代。

化危为机

武昌起义第二天是袁世凯的农历生日。那一天,他正在老家彰德府与旧友新朋部下幕僚庆贺生日,突然传来武昌前线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对于武昌前线军事行动细节,他们大约并没有怎样讨论,他们普遍相信这场武装哗变起因于政治,其解决方案也一定在政治。不论是袁世凯,还是这些旧友新朋部下幕僚都有一个感觉,在此地休养三年的袁世凯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这应该是一个重要机遇。

众幕僚为袁世凯论证了各种可能及应对方案,或建议他与南方党人合作推翻清廷,重建中国;或建议乘乱而起黄袍加身,建立袁家天下;或建议乘此机会重出江湖,推动立宪,此乃化解危机的惟一方案,毕竟君主立宪是这一代中国人所认定的最佳方案,决不应该因武昌起义而中断而终结。

君主立宪确实是袁世凯那一代中国人的政治选择,是他们在比较了君主专制、民主立宪之后而作出的一个政治决定,这个共识自1906年达成之后,风风雨雨,依然取得了相当成就,各省咨议局相继开张了,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前行政主导行政独大的不良体制,终于在咨议局这种民主形态中得到改良。五年来的成就是巨大的,进步是显著的,只是到了1911年春天,只是因为那个皇族内阁和那个铁路国有政策,引起各地的反感和反叛,湖北新军登高一呼,遂使一般民众的抗议上升到军事哗变这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