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政治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章太炎敏锐观察中国政治走向,提出自己的政治观念。有人说,章太炎在这个时期是急剧向后转、向右转,如鲁迅;也有人认为,章太炎还是有先见之明,比较早地看出了后世中国的许多问题。
1925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龄滦州倒戈,发表反奉宣言,率7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等战略要地,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系主力不得不退出关内,撤回关外。当时,张作霖的五虎上将之一李景林以直隶省长的身份发布通电,宣布为了保境安民,呼吁张作霖下野,实际上是配合郭松龄的行动。
张作霖的奉系退出关内,使北京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段祺瑞的执政府失去了奉系的有力支持,反而陷入冯玉祥的国民军以及郭松龄、李景林的包围之中,地位不稳,面临着多种可能。
北方政局的变化引起章太炎极大关注,段祺瑞地位不稳使章太炎很快想到民国法统,认为此乃天赐良机,是黎元洪重新出山取代段棋瑞、重建民国法统的最佳时机。
章太炎的这个想法并不是孤立的,当时具有这种想法的人相当普遍,他们也都知道章太炎与黎元洪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所以那些主张拥戴黎元洪再度出山的人士络绎不绝前往章太炎寓所商谈,寻找解决办法,以正法统。
黎元洪出山或许是解决时局困境的一个选择,只是根据各方面的观察,思想极端左倾且有苏俄背景的冯玉祥可能正在设法与郭松龄、李景林结盟,如果他们将黎元洪控制在手上,那么情况可能更糟糕,冯玉祥的势力必将随着这一变局向南方蔓延,弄不好长江流域都将因此被“赤化”所并吞,黎元洪反而会成为冯玉祥手中的一个筹码,甚至加剧全国的“赤化”。有鉴于此,章太炎改变思路,劝说黎元洪拒绝再度出山,静观时变,最好的结果是宜分而不宜合,段祺瑞、吴佩孚等人引退,废置中央,然后南北各方暂时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