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一、天人是否能感应?

字体:16+-

其实,所谓天人关系,说到底,实质上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它是人类形成之初所进行的第一个反思,也是人类至今也无法真正解决的难题之一。因为,人对自身及自然的认识在目前的条件毕竟仍无法穷尽。

在蒙昧时代,人们对天人关系的看法尚停留在直观的感性经验阶段,基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人们的思维尚不能真实地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思维水平的局限,人们这时也不能有意识地虚构天人之间神秘关系的谎言。这两个方面都表现为不自觉的行为,换言之,人类关于天人关系的反思当时还处于原始综合阶段,即相信天人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系,只是此时尚不能清楚更无法利用这一关系。

生产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带来自然科学的萌芽。然而,伴随自然科学萌芽而来的却是愚昧、无知以及一部分聪明人利用自然科学的手段与成就而人为地制造一些迷信,以愚弄和欺骗更大多数的后知后觉。从客观外界原因看,以日月星辰为主体的自然界,除了赐予人类阳光、温暖、草荣、物盛外,更多而且使人们经常感到困惑和恐惧的则是令人惊骇的雷电、风雨、流星、日月蚀等不正常现象。“恐惧创造了神。”[1]面对这些人类当时无法抗拒的自然破坏力,人类开始施展羽翼初露的幻想翅膀,希望通过假设“祈求来获得自然界更多的恩赐”。列宁说:“神=完美的人的形象。”[2]在蒙昧时代,人们在无数的自然崇拜现象中,首先表现出将日月星辰等天体拟人化的倾向,以期这些天体是有善良的德性而赐福人间。这种倾向在开始虽然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但对后来天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

夏代的社会思想意识,据说是“遵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3]表现出一种宿命论、泛神论和人本主义杂糅的综合倾向,尚未对天人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表述。然而到了商代,中国人对天的崇拜达到了顶点,“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4]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举国上下充满着妖气与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