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三、德教:传统政治的基本原则

字体:16+-

董仲舒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理想模式的另一个重要设计,是重德教而轻法制。期望建立一个良性的教育机制,以使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全体成员纳入行善的良轨,使习惯和理性经过培养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在一个正常运转的政体下,“立法家就必须保证他的公民们终于个个都要成为善人,并应该熟筹应采取怎样的措置〔教育〕而后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又,对于人类最优良的生活,他也应该确立其目的”。[1]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将要看到,董仲舒思考的重点,正是怎样不通过严刑峻法而借助于教育的手段,从而使“他的公民们终于个个都成为善人”。

我们知道,阴与阳这对范畴不仅是董仲舒自然哲学,而且也是其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阴与阳分别体现了天的政治意图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即刚柔相济。他说:“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2]“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3]“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宽而阴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是故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刑者不可任以成世也,犹阴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4]基于此,董仲舒构思出一个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模式里,“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5]

关于德教与刑罚的作用孰大孰小的问题,历来是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实践者感到困惑的焦点之一。传统儒家如孔、孟总相信人类的本性是正直的,而这种正直又具有莫大的力量,因此思想家和政治实践者只要常常向人们指出正当道路,顺从自然,给人类以羞耻之心,使从羞耻受到鞭责,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要的部分,只要劝告,而不需要命令,就已足够了。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有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孟子也指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藿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7]承认好善求美是人类的本然之心,故而为政之要不在于滥施刑罚,而在于如何启导人类的这种本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