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一、白衣三公

字体:16+-

公孙弘正式登上西汉政治舞台也在汉武帝即位初年,但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似乎比董仲舒还要晚一些,大概是在元光元年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征诏贤良文学之士的时候。只是关于这次征诏贤良文学之士的记载史阙有间且混乱,许多问题不太清楚而已。

先看班固的记载。班固说:“公孙弘,苗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元光五年,复征文学贤良,淄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1]

由此可知公孙弘两次应诏,一次在建元元年,一次在元光五年。其中元光五年应为元年之误。吕思勉在《汉儒术盛衰》一文中说:“《史记·封禅书》言建元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汉书》无此四字,盖抄胥所删),则《传》元光五年之五字,实为元年之误。”[2]

吕思勉的猜测无疑是正确的,《汉书》元光五年之五,确为“元”字之误。只是此误非抄胥所致,而是因袭司马迁之误。太史公写道:“丞相公孙弘者,齐菌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淄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3]这段文字与班固的记载除文字稍异外,句式、用词乃至元光五年之误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