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二、思想家与政治家

字体:16+-

公孙弘为儒学的独尊所作的贡献,不愧为儒学中兴的健将。[1]然而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现实利益的驱使又势必导致儒学内部的分裂乃至火并。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公孙弘不能不对当时儒学的内部分歧及各家学说有所拣择。在某种意义上说,平息儒学内部的纷争,保障儒学地位的独尊,这也是公孙弘对儒学发展作出的另一重大贡献。

我们知道,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的构造,不仅先秦文化表现出巨大的区域性差异,即使在秦汉统一王朝的版图里,中国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依然存在。这些区域性文化一方面相互吸收和融合,另一方面又相互排斥与攻击。汉初以来,随着黄老之学逐渐失势,各家学说纷纷兴起以回应时代的挑战,然而由于各自内在的因素,他们一—被淘汰,最后至少在形式上由儒家独霸天下。不过,如果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时的儒学也显然存在文化区域上的差别。“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回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2]如果从文化类型来分析,大抵可分为齐学和鲁学两大阵营。

就文化传统而言,鲁为周公之故国。建国伊始,鲁国就享有较高的文化特权。到了春秋末、战国初,孔子据鲁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死后,鲁地儒学也日盛一日。“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家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刘邦)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3]由此可见,儒学虽经秦王朝文化高压政策的摧残,但因历史文化残余的惯性作用,儒学在鲁国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