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第十章 正统思想家的历史定位

字体:16+-

作为对中国社会与文化作出了多方面重大贡献的思想巨人,董仲舒长期以来却受着极不公正的评价。在其生前和死后的漫长岁月里,上至皇帝,下至臣民百姓,不论是否真正理解他的学说与见解,几乎众口一辞地颂扬他,美化他,尤其是其“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的名言,差不多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一致的道德诉求。很少有人持批评、怀疑态度。

然而到了近代,随着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随着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虽有康有为之辈为其摇旗呐喊,但董仲舒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得不随着中国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破坏而日趋下降。降至五四新文化运动,董仲舒也只得在“打孔家店”的浪潮中,陪着孔夫子一起成为众矢之的。此后,很少有人再敢肯定他,加之他的名言“天不变,道亦不变”成为中国“形而上学思想的象征”,人们于是逐渐地忘却这位曾经一度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产生过莫大影响的历史巨人。即使一些著作中不得不提及他,也无不将其塑造为一种反面形象。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产生的新意识形态和新历史学,毫无疑问曾经获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这种新意识形态和新历史学更多地从阶级分野思考问题,划分阶级,因而实在说来总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祖宗,总有点作贱自己民族的历史,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那些被历代人们所尊敬、所敬仰的正统思想家在阶级分析的前提下,大多被说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是反动的,是不值得一提的。今天想来,这种分析可能并不是太准确的。

很显然,过分地尊重、敬仰,或过分地贬低、作贱先人都是一种不正确的非正常的状态。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绝对要求,“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1]换言之,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他们放到他们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既不苛求于古人,也不无缘无故地颂扬他,而是依据可靠的资料,通过纷繁杂芜的陈述,努力探索历史真相,尽可能地还其本来面目,给历史人物以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