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

与诸生谈《新唯识论》大要

字体:16+-

《新论》以体用不二,阐明万化根本原理。救正佛家分截法相是生灭,法性是不生灭,将性相打作二片,及西洋哲学家谈实体与现象每欠圆融之锢疾。(救正,至此为句。)此当首先注意。《新论》鄂印本,中卷后记,释体用,释体常,释理三篇,至为扼要。初学宜熟玩。东方诸大学派谈本体者,证会所至,各有发挥。约举三家。

一,印度佛家,唯以空寂显体。佛家大小乘,派别极繁,互相攻难。而印以三法印。一切无诤。三法印者,空寂义也。

二,中土道家,则说本体,唯是虚静。(王船山《庄子通》有云。虚静之中,天地推焉,万物归焉。盖深得道家意。)虚静,犹空寂也。佛法东来,魏晋玄家为之导。玄家宗道,故能与佛氏合流也。夫于本体,而唯证会到空寂虚静者,则其宇宙观与人生观,将皆别是一番意义。易言之,即不免有耽空滞静之流弊。由此,而形诸群化、政俗诸方面,亦必顺守故常。中国自汉以后,始则道家阴夺儒者之席。继则道与佛合流。(晋世。)久则佛法普遍深入于社会。二千余年来学术思想与政治社会各方面,一切凝滞不进。此其原因虽不一,道与佛偏彰空寂虚静之本体论,其影响确不良。则不可忽而不加察也。

三,儒家在中国思想界为正统派。余著《读经示要》已言之。儒家六籍,以《大易》《春秋》为根本。《春秋与《大易》相较,则《大易又为《春秋》所本。汉儒说《易》为五经之原。其去孔子之时代未远。七十子后学口口相承之说,汉初犹未失也。佛家说《大般若》为群经之王,诸佛之母。余于《大易》,亦曰群经之王,诸子百家之母。真知中国学术源流者,当不忽吾言。《易》之谈本体,则从其刚健纯粹,流行不息,生化不测之德用,而显示之。此与佛道二家谈本体,显然不同。惜乎汉以后,易学始亡于象数家。至宋明理学言《易》者,又杂以禅与老。而孔子之《易》,不可复睹矣。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