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破破新唯识论:摧惑显宗记

八、相似证与颠倒说

字体:16+-

《新论·明宗》章,首揭“令知一切物的本体……惟是反求实证相应”。自以为“自家深切体认,见得如此”。“游乎儒与佛之间,亦佛亦儒,非佛非儒,吾亦只是吾而已矣。”这种气概,不但“生肇敛手”,“奘基挤舌”,怕释迦与孔丘,也许要叹后生可畏!我愿意《新论》主确从真实体悟得来!虽然玄学者的本体要求,不过为了满足求知欲,但我是愿意把《新论》的玄学,作为体验的产物看。

即使《新论》主“深切体认,见得如此”,但不能保证《新论》的正确性。因为,体认有邪正深浅,有幻境、定境、慧境。大概《新论》受过禅宗——理学者本来如此——的影响,于禅定极为推重。禅即静虑,是偏于静定的。佛法说三学——戒、定、慧;说六度——施、戒、忍、进、禅、慧;慧与禅定,显然的有所不同。或者以定为体而慧为用,或者以定为寂而慧为明,或者以定为无分别而慧有分别,或者以为有定即能发慧,这都是似是而非的。禅定与慧的本义,应求之于《阿含》、《毗昙》《中观》、《瑜伽》。佛法对于一般宗教及玄学者的超常经验,判摄为定境,是有漏的,不能解脱。所以,佛法与外道的不共处,是治灭无明的明慧——般若,不是禅定;是如实正观,不是收摄凝聚。《新论》虽标揭“自家深切体认,见得如此”,高谈性智,然从实践的方法说,是重定而薄慧的——以定为善心所,病根即在于此。《新论》的深切体认,充其量,不过近似的定境!

《新论》说:“如在凡位,不由静虑功夫,即无缘达到寂静境地……其第三法即曰涅槃寂静。”“佛家惟静虑之功造乎其极,故于空寂本体得以实证。”“定者,收摄凝聚,并力内注,助心反缘,不循诸惑滑熟路数,……是能引发内自本心,使诸惑染无可乘故。”这可见《新论》以佛家的见体——空寂、寂静,误与静虑的静相附合;以为由于静功的造乎其极,所以能证体;以为人类的习心是外放的,是“逐物而化于物”的,“不妨总名为惑”,惟有收摄凝聚,才能灭惑而显露本心。《新论》以静为见道的要着,极为明白。当然,《新论》也曾抉择体用,不能说毫无观慧。然而,他是“性智”本有论者,必然的重禅而轻慧。如说:“慧唯向外求理,故恃慧者恒外驰而迷失其固有之智。”以观察慧为外驰,为迷失固有,这惟有摄心向内了。如说:“诚能痛下一番静功(静之深义,深远难言。切近而谈,如收敛此心,不昏昧,不散乱,不麻木,如《礼经》所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此即静之相也),庶几本心呈露。”《新论》即用见体的功夫,无疑的偏于定而略于观。假使,《新论》自以为此静功能实证,不妨让《新论》自以为见道去。但如以为佛家如此——如佛家如此,必是变质的,相似的——,即不能不加以纠正。释迦本教,不但不由静证体,而且还是不必深入的。如慧解脱阿罗汉,没有得到根本定,仅得未到定,甚至一刹间的电光喻定,即能证得涅槃;与深入禅定者的俱解脱罗汉,在息妄体真的解脱方面,毫无差别。从定发慧,不过说真慧要在不散乱心中成就,那里一定要“静虑之功造乎其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