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钏影楼回忆录

铁门小住

字体:16+-

我在北京,除居住在东方饭店外,也曾租屋居住。其地在宣武门内一条胡同,叫作“铁门”,那是他们新起的一个名字,觉得甚怪。记得佛家有“铁门槛”的话,这里却叫作“铁门”,不知何所取义。这条胡同是新造的,全仿上海的里弄格式,曲曲弯弯的里面有十余所房子。虽然那条胡同是仿上海里弄式的,里面的房子却仍是北京式的,一律是小型四合院。北京的房子,有大四合院,有小四合院,铁门是小四合院,可也有北屋三间,南屋两间,东、西屋各两间,门口还有一个小门房。北京很少楼房,都是平屋。

这种房子怎样的支配呢?大概北屋三间是主人家所住,又称之为上房;对面南屋两间,作为会客之用,或者做一个小书房。东屋做厨房,西屋可以做佣人室,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家庭了。中间是一个庭心,也不让它空闲,有的是筑一座花砌,可以让你杂莳花木;有的是装了两条石板凳,搭了几层花架子,北京人喜欢盆栽,亲手灌溉,顾而乐之。我住的这所屋子,是铁门进去的第三所,门牌就是第三号。房子是新造的,没有人住过,墙壁都是雪白的。窗是所谓和合窗,都是纸糊的,中间镶嵌一方玻璃,那时北京的窗户,都是如此。可是铁门有两事占胜了,一是电灯,一是自来水。这因为那是新造的屋子,若北京那些旧房子,还是没有的呢!

电灯没有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已是流行火油灯了,这东西既肮脏而又危险。至于自来水没有的地方,他们都是买水度日,每天要用几桶水,自有人送来。我这屋子,既装有电灯线,又有了自来水管子,并且是新造的,租金不过十三四元吧,与北京老房子比较,也算是高价了。有了房子,就要家具,我们苏州人的俗语,称之为“屋肚肠”,“屋肚肠”是不可少的,于是我便向木器店里,购买了几件家具。北京的木器店,也很不差呀,我觉得比上海的木器店好,上海的木器店,一味仿洋式,而偷工减料,不切实用的,北京的木器,倒是坚实而精致的。我购买了一张木床,他们北方人是睡火炕的,我们南方人哪里睡得惯?我又购买了一张小书桌,一个小书架,这是我的工具,差不多晨夕不离的。其余有些桌椅杂物之类,我都向北京有正书局借用的。说起北京有正书局,我又有插话了,原来狄楚青当时开办有正书局,不独上海有,北京也有。他是以报馆与书店并驾齐驱的,他是老北京,又是才人、名士,在北京的交游很广。所以上海的老报馆,如《申报》《新闻报》,北京都没有分馆,《时报》一开办就有分馆了。北京的有正书局与《时报》分馆,当然成为一家,就有多少便利,上海有正所印行的各种孤本书籍,都是从北京来的,即如戚蓼生的八十回红楼梦,也是如此。我与北京有正的蒋先生很相熟,铁门的房子,也是由他介绍指引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