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钏影楼回忆录

集会结社

字体:16+-

这个时候,上海有一个“江苏教育总会”,在江苏全省的教育上是很有势力的。虽然那时是在前清末纪,政治腐败,可是一班革新人士,以为欲改革政治与社会,非兴教育不可。况且江苏省内,上海、南京、苏州、无锡,以及各府各县的学校,也风起云涌了。江苏教育总会设立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人文荟萃之区,而交通亦利便,可以支持各地的新教育而总其成。

江苏教育总会的会长是张季直(謇),并无副会长,另有一位总干事是沈同芳,他是常州人,好像在前清曾做过官的,是位孝廉公,我已不记得了。这位总干事,就同后来的秘书长似的,管理会内一切事务。每逢开会,都是他报告处理一切行政事项,纪录开会时的议决案。他是住在会里的,可以领取一笔车马费(实在便是薪水),其余的干事,都是没有薪给的。

江苏教育总会最初的地址,是在白克路的酱园弄(后来改名为青岛路),我初到时报馆去的时候,还是在酱园弄的,后来他们筹集了一笔款子,就在老西门外,造起了一座西式的两层楼来,便作为永久的会址了。

到那个时候,会务也忙起来了,干事中如沈信卿、袁观澜、黄任之诸君,最为活跃,他们是中坚分子,因为他们都是教育界的人。那时这个江苏教育总会,在江苏教育界中,颇有势力,以张謇为会长,可以直接与江苏最高长官相交接,因此之故,也很有反对他们的人,称之为学阀,还有一班人,骂之为“西门破靴党”。

入会的资格,要办过学堂,当过教员的人,或是对于新教育有知识的人,我当然有这个资格了。我起初并不想入江苏教育总会,后来却参加了。一则,楚青劝我加入,他自己本是一个干事,却从不到会,但《时报》在教育界颇占势力,虽然陈景韩、雷继兴,都未加入(他们不高兴加入),而常到时报馆来做客的人(简称息楼中人),大半是那边的干事与会员,借此可通声气。二则,有许多苏州同乡,都怂恿我加入教育总会,可以有部分力量,在故乡或可多少便利之处。所以我的介绍入会的人(须有两个会员介绍),一位是狄楚青,一位是我的表姑丈尤鼎孚先生(苏州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