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钏影楼回忆录

编辑杂志之始

字体:16+-

我今要谈到我与编辑杂志的关系了。我与杂志的关系,大概都是属于文艺的,其次是属于教育的。在我没有从山东回上海的时候,上海出版的杂志已经风起云涌了,其中小说杂志更是不少,一半也归功于梁启超的《新小说》杂志,似乎登高一呼,群山响应,虽然《商务印说》出版了,引起了知识界的兴味,哄动一时,而且销数亦非常发达。

那时就有了曾孟朴的《小说林》月刊,吴沃尧等所编的《月月小说》,龚子英等所编的《新新小说》,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陆续出版的小说杂志,不下七八种。我不能详细叙述,吾友阿英,他有《晚清小说考证》等著述,调查得很为清楚咧。那时综合性、专门性杂志,也有出版,但总不及小说杂志畅销。

因为通俗,因为有兴趣,大家都看得懂。不过那时还是译自外文的多,自己创作的少。我在月月小说社,认识了吴沃尧,他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曾请教过他。(他给我看一本簿子,其中贴满了报纸上所载的新闻故事,也有笔录友朋所说的,他说这都是材料,把它贯串起来就成了。)那时我还自己不曾写过那种长篇创作,但是《月月小说》里,我有几篇译作,如《铁窗红泪记》等,也有四五万字左右,分期登载。

这时一个生力军的《小说时报》出版了。原来狄平子是心醉于小说的,《时报》上就每天有长篇连载,自我来后,便急须办《小说时报》了,他本有一个有正书局的出版所,又有一个很好的印刷所,铅印石印齐备,办一个杂志,也较为方便。又有《时报》上,不花钱可以登广告。在筹办期中,登报征求小说稿,无论长篇短篇,文言、白话,一例征收。那时译写小说的人,已经很多了。有的本有固定的职业,性之所好,以此作为文人的副业。有的竟是生计艰难,卖文为活的。一时投稿者实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