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钏影楼回忆录

记上海《立报》

字体:16+-

上海的小型报,我前已记了《晶报》,我今再记及《立报》。《立报》又进一步,可算得后来居上了。在未写《立报》之前,先述及我的两首打油诗,录如下:

怀《立报》柬萨空了先生

高楼灯火语生春,《立报》风光殊可亲。

常着烂衫谢教授,细搜抽斗褚夫人。

《小茶馆》里歌呼起,《花果山》前跳跃频。

三十年来如一瞥,海隅一老感沉沦。

诸君意态各纵横,小记匆忙严谔声。

堪喜工徒写稿子,剧怜校对嚼花生。

座环半月众星拱,车走千街万马行。

大未必佳小了了,一般舆论最分明。

写这两首诗的时候,我已在香港了。中国解放以后,那一年,内地派了一个京剧团到香港,这个戏剧团的领导人萨空了先生,便是三十年前上海《立报》的总编辑,故有此咏。我那时与《立报》有半年多的文字因缘,因此乃回忆及之。

先是上海新闻界传出一消息,说是北方的新闻界,将到上海来开设一报馆,也未知何人来办。所云北方者,当然是北京了(按:自国民党北伐成功,迁都南京以后,北京已改称北平)。但未几,这消息又寂然。迟至一二月,又传北京确有人要到上海来办报,说是小型报而有大报风度的,拥有资本甚厚,到上海来,要别树一帜,不是和上海新闻抢生意,而是要向上海新闻界吹进一点新空气,因此那种传言,亦颇为上海读报者所注意。

说实话,北京的新闻界,与上海的新闻界,本是意趣不同。北京以政治为重心,上海则以商业为重心,到了五四以后,北京新闻界受此风潮影响,大足发扬,而上海新闻界则顽然如故,即使如《申报》的《自由谈》有所改革,只不过小小波动而已。及至史量才被刺,杜月笙当了总经理,《申报》更趋末路了。《新闻报》本已属于史氏,至此还有什么声光。即以小《晶报》而言,本为三日刊,自从《神州日报》停刊以来,余大雄便想改为日刊,曾与我商量,我劝其勿改,结果还是改了,此时也日趋黯淡。《立报》在此时期,到上海来发展,正是大好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