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003

字体:16+-

《通鉴》二五〇“咸通二年二月”条云:

是时,士大夫深疾宦官,事小有相涉,则众共弃之。建州进士叶京尝预宣武军宴,识监军之面,既而及第,在长安与同年出游,遇之于涂,马上相揖,因之谤议喧然,遂沈废终身,其不相悦如此。(寅恪案:《昌黎外集》三有《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并诗》,备极谄谀之词。夫文珍亦宣武军监军也,而退之与叶京之遭遇乃迥不相似,据是可知贞元及咸通时,士大夫与阉寺关系之异同矣。)

依《新纪》所载,似宣末年内廷阉寺仍有党派竞争者,然考唐代阉寺中神策军中尉掌握兵柄,其权最大,宣宗牵于所爱,虽明知彼辈已“合为一片”,而其末年仍仿文宗之旧事,勉强试一利用并无实力之枢密使等,使与执持兵柄之神策中尉对抗,实计出无聊,故终于同一无成。而王归长与王宗实二派因实力大相悬殊之故,其竞争必无足道,读史者幸勿误会以此个别之例外,疑及全体之通则也。且其时阉寺已起族类之自觉,一致对外,与文宗时不同,是以无须亦不欲连结外朝士大夫,以兴党争,盖非复宣宗以前由内廷党派胜败,而致外朝党派进退之先例矣。至于唐代帝位继承之不固定,兹又得一例证,自无待言。观《通鉴》咸通二年所纪叶京事,可知宣宗末载懿宗初年士大夫亦仿阉寺“合为一片”,与相对敌。后来崔胤以士大夫代表之资格,尽诛宦官,盖非一朝一夕之所致也。

《通鉴》二五二“咸通十四年七月戊寅”条(参考《旧唐书》一九下、《新唐书》九《僖宗纪》)略云:

上(懿宗)疾大渐,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立少子普王俨为皇太子,权勾当军国政事。辛巳上崩于咸宁殿,僖宗即位。八月刘行深、韩文约皆封国公。

同条《考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