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

胀论第三十五

字体:16+-

黄帝问道:“寸口出现怎样的脉象,就表示患有了胀病呢?”

岐伯答道:“脉象大而坚硬,且有阻滞感,这便是胀病的信号。”

黄帝又问:“我如何知道胀病是发生在五脏还是六腑呢?”

岐伯解释说:“五脏的胀病,脉象表现为阴;而六腑的胀病,则脉象表现为阳。”

黄帝继续追问:“如果胀病是因为气的运行不畅,那它是影响到血脉还是腑脏呢?”

岐伯回答:“胀病的形成与血脉、腑脏都有关联,但它们并不是胀病的直接病所。实际上,胀病主要影响的是腑脏之外,它因为压迫腑脏、使胸胁扩张、皮肤与肌肉间充满胀气而得名。”

黄帝说:“脏腑都位于胸胁腹腔内,就像珍贵的器物被收藏在匣柜中一样。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功能,虽然都在同一个空间内,却各司其职。你能详细解释一下这其中的道理吗?”

岐伯解释道:“胸腹就像是保护脏腑的城墙,膻中则是心脏的重要保护区域,像宫城一样。胃负责储存食物,就像粮仓。咽喉和小肠则像是运输粮食的道路。胃上的五个重要部位——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它们就像是乡村的门户,控制着食物的进入和排出。廉泉和玉英则是津液流通的通道。五脏六腑在人体内都有它们特定的位置,发病时的症状也各不相同。正常情况下,营气在脉中顺畅运行,而卫气则在脉外逆行。如果卫气进入了脉中,并且在肌肉之间运行,就会导致肤胀。对于这种胀病,我们可以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并采用泻法来治疗。如果病位离穴位较近,针刺一次就可能治愈;如果病位较远,可能需要针刺三次。治疗的关键是在胀病刚出现时,就迅速采用泻法来驱除病邪,不论是虚症还是实症,都应如此。”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细描述一下胀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