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国民性的力作。《吾国与吾民》让外国人读懂中国人,《大国大民》让中国人读懂中国人)

陕西的三副面孔

字体:16+-

“陕西”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当时只是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大致指的就是陕原(今河南三门峡陕县西南)以西的一大片区域。

今天的陕西,是一个由三块完全不同的地貌单元捏合在一起的省份,除了陕北的粗犷豪迈,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的深沉雄浑,也有陕南的钟灵毓秀、南国风情。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对陕西的印象流于片面。

其实也不怪别人,这个组合的确莫名其妙。白头巾黄土地的陕北、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勉强能捏在一起;但一道秦岭横亘全省东西,陕南这块山那边的飞地,怎么能“捏”到一起呢?

这其实要从省域划分的原则开始讲起,中国历代划省都秉承着两个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

在宋朝之前,关中、陕北一直没有和陕南“捏”到一起过。但是,陕南——特别是汉中——作为蜀道的核心地带,是秦人入蜀、蜀人入关的必经之所。此外,汉江的浇灌又让汉中成为小型的“天府之国”“鱼米之乡”。因此,无论是作为“咽喉要地”还是“后方粮仓”,汉中皆为兵家所重。为了防止蜀地据险自重,成为国中之国,自元代起,统治者特意把陕南划分给了陕西,形成犬牙交错的省域格局。

话又说回来,关中、陕北、陕南虽然在自然上关系不大,但在人文上渊源很深。当年刘邦被项羽从“关中王”改封“汉王”,就是封在汉中。刘邦靠此沃土休养生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打下了关中地区,一统天下,由此才有了汉室基业。

陕南的商洛曾是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曾是“商山四皓”的隐居地,曾是李自成屯兵养马、休养生息之处,商於古道也在此地,和关中的联系可谓千丝万缕。

陕南划归陕西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老陕的耿介之气,典型案例就是周老虎周正龙。拍虎风波过去十来年了,周正龙从2012年出狱至今也七八年了,他仍未停止找老虎,大约每隔十天去山里一次,陕西人的倔、认死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要是换成四川人,恐怕早哈哈一笑,喝茶打麻将去了。从这点上看,陕西还真是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