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国民性的力作。《吾国与吾民》让外国人读懂中国人,《大国大民》让中国人读懂中国人)

山东之魂——认大哥

字体:16+-

和很多面目模糊的省份不同,山东人的性格特质非常鲜明。从好的方面来说,山东人厚道、豪爽、讲义气、好交友、讲礼节;当然封建保守、重男轻女等负面评价也不少。

无论夸赞山东人厚道还是批判山东人封建,许多人都会指向一个万金油答案:“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俺们大山东是千年“孔孟之乡”,礼教悠久,在千年儒教浸染下,忠信厚道、封建保守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所以山东人热衷于仕途;孔子说过“举国上下交争利,则国之殆矣”,所以山东人瞧不起商人;孔子信奉“中庸之道”,所以山东人墨守成规,凡事不愿出头……山东的问题怪不得父老乡亲们,要怪就怪孔夫子影响太深,着实没办法。

这些话乍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就连很多山东人都信了,以至于现在只要一说“山东人保守”,立马就有人说“谁让山东是‘孔孟之乡’呢”,好像山东从春秋战国一直保守到了现在。

但仔细推敲之下,这种说法很难站得住脚。历史上的山东人,曾长期让历代皇帝备感头大。曾经十余次视察山东的乾隆皇帝就说过:

朕闻山东有“不欠钱粮,不成好汉”之恶谚。

翻开史书会发现,号称“孔孟之乡”的山东,实则匪患严重,壮士满地走,占据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多半。赤眉军、黄巾军、瓦岗寨、黄巢起义、梁山好汉……历朝历代的叛乱,山东人都是主角。到了清朝,叛军更是像雨后春笋般一茬茬猛长,捻军、大刀会、白莲教……就连轰轰烈烈的义和团也起源于斯。这些恐怕不是“孔孟之道”能解释的。

也有人认为,真正影响山东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梁山泊文化。他们解释道:很多山东人相信“生死之交一碗酒”,所以才会重视酒场,而且山东人重视兄弟感情,酷爱排座次,这和《水浒》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