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有完整文化记忆的?贵州在文化上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时候才有一个的完整“贵州”?这些都是研究贵州时绕不开的问题。所谓的夜郎国,早已散佚在故纸堆中;真正普遍意义上的贵州,可以说是因路而生的。
清末民初,梁启超最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在此之前,中国只有纵向的阐述方式,而无横向的观察角度。
现在中国历史的整体性,被西方民族国家视角的学术框架切割得支离破碎。因此,西方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古代的空间观,也想象不出昔日中华帝国的秩序和结构。
在古代,华夏之外就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同为南蛮的云南尚且有过大理国,在历史上还有一席之地,而贵州只有夜郎国的遥远传说。
在明朝以前,贵州基本上是蛮荒之地,社会形态是土司制,也就是少数民族酋长制,中土王朝顶多对其是羁縻遥领。
到了明朝,土司表面归顺,但是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自成一国。归顺与反叛、操控与反制、一统与分裂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明成祖朱棣下决心经略云贵,“改土归流”:中央派驻“流官”,架空土司。一边发官印,一边动刀兵,经历了数百年。有明一朝,土司既和日本、朝鲜一样作为朝贡体系的一员,又作为明帝国的行省存在,这种双重身份也体现出贵州地区的复杂性。
到清朝雍正年间,贵州才算真正纳入中土王权的管辖范围。
但是,其实在明朝,贵州就已经逐渐开化。有两个明朝人对贵州做出过关键性的表述,一个是被贬到贵州龙场(修文县治)当驿丞的王阳明,其职位相当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站长。他贬官贵州,龙场悟道三年,终于创立了彪炳天下的“心学”。现在的龙场简直成了道场,慕名参拜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