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诸侯王势力
汉武帝继位后,大臣们推行抑制前朝、打击诸侯王的政策。经常向汉武帝汇报和揭发诸侯王的过失和劣迹,有时还叫来诸侯王的部下,迫使他们检举诸侯王的罪过。诸侯王们惶惶不可终日。
建元二年(前138 年)冬十月,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洛川王刘明来京朝见汉武帝。汉武帝设宴加以款待。宴会上刘胜突然大声痛哭,向汉武帝哭诉了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的种种事情。
刚刚继承皇位的汉武帝,既要限制诸侯王势力的膨胀,防止对帝位造成威胁,又要利用血缘关系维护统治。为了笼络宗室,汉武帝下诏增加优待诸侯王的礼遇,废除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以示天子对宗室的亲属之情。
受着汉武帝这个恩惠政策的怂恿和鼓励,有些诸候王的不法活动又嚣张起来,他们交结公卿,觊觎皇位,在封国不奉汉法,**佚**,残杀无辜,构成了社会不安、摇动皇权的因素。汉武帝因此极为不满,想要逐步进行改革,目的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最终加强中央集权。
为继续削弱这些封国的权力,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于元朔二年(前127 年)颁布“推恩令”,清除分封制。
主父偃是西汉时期齐国临淄人。他早年学“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晚年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思想与学术构成比较驳杂。在故乡齐国,他广泛结交了各个学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物,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他们的赏识,甚至受到了当地儒生的排挤,根本就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而当时,主父偃所处的家庭条件十分贫寒,又没有人可以依靠,为了生活就到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游走,可结果同样遭到了那些人的冷眼相对。事实上,这些都是因为他还没能弄清楚形势:时代不同了,此时的燕、赵、中山不是当年周天子的邦国了,而是汉帝国中央集权体制下的郡国;与之相承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王国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