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自13 年前一纸协议的市场开放“下午3 点45 分,‘睡足’了的谈判代表再次碰头。……一个半小时后,谈判室的门被推开,经过紧张的讨价还价,神情疲惫的中美官员互相之间都没有打招呼就分头离去。石广生部长(中国外经贸部长)表情严肃,其手下人也是一脸凝重。显然,谈判无太大进展。
“昨夜挑灯夜谈,今日聚散匆匆。中美世贸谈判北京分站的比赛又是这么突然开始又草草了结?但外经贸部有关官员透露,谈判明天还将继续。
11 日晚,美方也放出风说,应中方要求,巴尔舍夫斯基一行将在北京多停留一天。”
这是1999 年12 月16 日新华社一篇名为《六天六夜——中美世贸谈判采访追记》的报道中的文字。中美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在最后关头的针锋相对,过程的跌宕起伏、山重水复,在这篇报道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其中,美方所玩的订回程机票、临时向酒店退房等谈判花样,至今都成为国际谈判界的笑谈。
美国方面的漫天要价,中国方面的坚守原则,使这场始于1986 年7月10 日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经关贸总协定转变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变化,到2001 年9 月17 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国入世法律文件,过程曲折而漫长。其间,中国代表团换了4 任团长,美国换了5 位首席谈判代表,欧盟代表换了4 位。从1987 年就担任关贸总协定(后为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主席的瑞士人吉拉德说,履新伊始,有人戏称他这个主席也许得干10 年。吉拉德不以为然地大笑,谁知到头来竟干了14 年半!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所追求的是“全面重返国际经济舞台,享有品尝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参加制定有关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及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战中占据有利位势”。与此同时,在谈判中,中国尽量争取给中国相关产业更长的过渡期、更好的成长机会,规避和减少入世所带来的冲击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