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粮食安全

第二节 粮食安全:国家的责任

字体:16+-

一、粮食是商品,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在所有人眼中,粮食是商品。它在市场中进行交易,人们必须拿钱去购买,质量差的便宜,质量好的贵一些。以钱易粮,天经地义。

但在诸多学者看来,粮食产业具有公益性、弱质性、风险性和生态性特征,在公共管理领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与教育、环保、公交等体系一样,也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国家必须承担起向其民众足量、稳定、及时供应粮食的责任,以及向粮食供应者,也就是农民提供支持与补贴的义务。

可以从两方面判定粮食的公共产品属性:一是从粮食需求方,也就是消费者角度看,粮食必须是供给充足且价格平稳、供应及时的,也就是说,其供应弹性非常低,国家必须像提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一样,为消费者获得粮食保障最终埋单。无论是从防范特大灾害和重大突发性事件出发,还是从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角度出发,国家都应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粮食生产体系、储备体系、供给体系,形成并保持自有的、有效的粮食供给和保障能力。因为不同于其他商品,粮食是生存必需品,哪怕是暂时的短缺或价格暴涨,都可能在民众中引发抢购风潮甚至骚乱。即使不是主粮,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其他农产品也可能发生波及全国的抢购热潮。2010 年“蒜你狠”(抢购大蒜)、“豆你玩”(抢购绿豆)、“姜你军”(抢购生姜)等即是明证。政府如果无所作为,不能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并及时调运相关物资确保供应,此类抢购潮将极有可能推高民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带动物价的全面上涨,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粮价是百价之基,即使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近几年来我国之所以还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与我国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生产年年增产丰收、库存充足、国家调控能力强大有密切关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社会都可能陷入混乱之中。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规模大,乡村人口多且分散,粮食需求具有放大效应,粮食供给保障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和粮情,国家更应该将粮食视为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公共产品,把粮食生产与供应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的方针,始终把手中有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条件,做到以产供需、以储保缺、以丰补歉,确保老百姓能得到充足、安全、及时、价格平稳的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