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秦

鲁,齐文化——齐鲁文化

字体:16+-

分别在泰山的鲁和齐,风俗反差极大,成为鲜明对比。

鲁人风俗极为矫揉造作,夫妻之间晾衣服,挂衣架子,枕席都要分开,一般男女走路也要“男子由右,女子由左”鲁宣公的女人寡居,因死守“妇人夜出不见傅{负责文化教养的人}母{负责料理生活的人}不下堂”的妇礼,竟然在着火之后,傅至矣,母未至,逮乎火而死”

其人长女掌管家务,自由参加聚会,男女“握手无罚,目胎不禁”妇女勇敢,豪爽,泼辣,意气风发,全无妇礼的束缚。

鲁居泰山之南,地盖黄土层,适合农耕,民风淳朴,齐居泰山之北,靠海多盐碱地,着重发展“女工之业”和收“渔盐之利”故“其俗弥持”……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鲁国地处军事战略要地周武王厚鲁薄齐,将鲁分封给王室周公旦之子伯禽,控制严密,几乎成为周文化的保留地,所谓,“周礼尽在鲁矣”

齐国偏远,风异姓诸侯姜太公,礼法龙之的相对松弛。齐国的风俗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周俗的变革创新。这也是齐桓公得以任用管仲改革,并率先称霸的一个原因。

好了,跟随我的笔触带你了解真正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形成及融合

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沂河、沭河流域发现了若干组细石器埋藏点,并命名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据考古研究,可能就是北辛文化的源头。这一关键环节的发现,使沂沭的旧石器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找到了联结点,并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谱系连接起来,组成了鲁南地区的中国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而这一山东的史前文化,就是山东的土著居民东夷人创造的,土生土长的东夷文化。其中大汶口文化是以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命名的,分布范围广泛,距今约6000年;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章丘龙山镇,分布范围与大汶口文化大体一致,距今约3900~4400年前。这两种文化(大汶口、龙山)的发展时期被认为是东夷文化的鼎盛时期。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以治理夷人;周公被封于鲁,以拱卫周室。分封齐、鲁,标志着东夷文化向齐文化演变,宗周文化则在鲁国完整地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