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崤山之战的胜利后,晋襄公以晋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杰出的政治手段,隔绝了秦国与中原的联系,遏制了秦国东进的势头。秦国与晋国也因此而进行了几番争夺,但胜少负多,虽得歧、丰形胜,一时间不得越晋而独霸中原,只得采取长策,转而向西发展,待时机成熟再徐图进取。穆公时期,在秦国西部生活着许多戎狄部落和小国,这些戎族仍处在游牧经济时期,生产力低下,且各有君长,不相统一。由于游牧生产极不稳定,为求生计,戎族各部时常突袭秦国边地,抢掠财物,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威胁,可谓是秦国实现长久发展的肘腋之患。秦穆公吸取了前次跨晋袭郑的教训,采取了先强后弱,次第征服的策略。此时,西戎诸部中以绵诸、义渠和大荔三支最为强盛,其中绵诸部滨临秦国故地,与秦接壤,首当其出地成为秦国西进的首个目标。正值绵诸王遣客居戎地的晋人由余为使者,出使秦国,穆公向其展示了秦国壮美的宫室和丰厚的积存,并向其介绍了以“诗书礼乐”为主导的中原文化。然而,由余却认为:礼乐等诸多繁文缛节恰恰是导致中原政局不稳的主要原因,君主依仗着法律制度来监督和控制民众,民众不堪驱使就怨恨君上,上下不睦,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而戎族却不同,戎主以朴实淳厚的仁德来对待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拥护君上,国家法度不多,但更注重上行下效的作用,整个国家的运作就如同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得心应手。穆公认识到由余确实是个不世出的人才,如果让他继续为戎主画策,迟早会成为秦国的祸患,于是设计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多人,使其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待到绵诸国内政事大乱之后,穆公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屡次劝谏均遭戎王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于归附秦国。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与其深入地讨论了统一西方戎族的具体策略。在进行充分准备之后,秦军于穆公三十七年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合围绵诸,生擒绵诸王。秦穆公乘势西进,先后征服了大小二十多个戎狄部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北至朐衍戎,东到黄河,为秦国日后的发展争得了一个广阔而又相对独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