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吴国的兴起以及“三师疲楚”之计的施行,使得楚国在与吴国的长期拉锯战中,国弊民疲,自顾不暇,后来更有吴军袭破楚都,重创楚军,令其大伤元气,短期难以恢复。更重要的是,中原霸主晋国内部的六卿斗争,大大地消减了其固有势力,而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其任何一方的实力均无法与昔日的晋国相提并论,客观上又为秦国消除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对手,将列国的实力再度拉为均势,中国历史也由此步入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雄争霸的格局就此形成。然而,这七雄之内首先崛起、打破列国均势的并非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而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新兴诸侯强国魏国。
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西东部及河南中、北部地区,建都安邑,其建立者文侯魏斯非常重视人才,任用于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在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日益富强。特别是,名将吴起为魏国打造了一支天下闻名的精锐——魏武卒。据《荀子?议兵篇》记载:吴起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并且到达战场后,能立即投入战斗。同时,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通俗地讲,魏武卒是一支具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从实体到精神,其强悍的程度均是当时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国家战略的需要,魏国欲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的河西之地。为此两国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魏秦河西之战”。周威烈王七年,魏国大将军吴起受命向秦国发动攻势,首先在河西少梁修筑城池,秦军见形势不利,立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交战中,魏军以一部作为正兵抗击秦军进攻,并以另一部作为奇兵奔袭秦军两翼,大破秦军。取胜后的魏军并没有忙于追击残敌,而是继续筑城,囤积粮草,蓄势再战。秦军只得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西扩张。在经过充足的准备后,魏军于周威烈王十三年再次向河西秦军发动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附近,大败秦军。十四年,魏文侯不给秦军以喘息之机,又命太子击率军连续作战,攻克繁庞,驱其民而占其地。十七年,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以扩大战果,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临晋、元里两邑,并在临晋筑城。十八年,魏军复克洛阴、邰阳两邑,亦在洛阴筑城屯兵驻守,尽占河西之地。秦军则退至洛水沿岸组织防守,并筑重泉城以阻止魏军继续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