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之间爆发激战,两国均派使者到秦国告急求助,秦惠文王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听从大将司马错的建议,一举攻灭蜀巴两国,扩大了秦国的领土,并借助巴蜀地利遏制楚国。此后,张仪又多次运用外交手段,分化楚齐联盟,同时拉拢韩、魏两国,形成连横态势。十二年,秦、韩、魏三国合兵攻楚,楚国大败。秦国趁机占领了楚国的汉中,使秦国本土关中与巴蜀地区连为一片,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关中一样,均为战国时期的一等良田,由此秦国获得了更为丰厚的军粮储备,具有了发动更大规模兼并战争的能力。
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太子荡即位,号武王。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早在秦惠文王时,张仪就曾献计:秦军东进中原,先取韩国军事重镇、周都洛阳的门户——宜阳,以宜阳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据有九鼎与图籍,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业。其实,张仪的建议并非有误,亦非不重要,只是提出的时机不太合适。中国象棋中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战术名叫“顿挫”,即棋手在运子过程中通过捉子、将军或叫杀等有力的威胁着法,迫使对方走上预定的变例,从而赢得一些先手,为下一步攻击创造条件。同样的数步棋,因进行的顺序不同,结果可能大相径庭。秦国的国策是一统华夏,而不是称霸诸侯,对于日趋惨烈的兼并战争,没有稳固的后方是不行的,故而惠王暂把张仪之计搁置一旁,采纳了司马错“先屈后伸”的策略,暂缓进取中原,集中兵力灭蜀,占据汉中,将秦国的领土连为一片,建立了更为稳固的大后方。秦武王即位后,秦国已灭巴蜀,后方巩固,国力日盛,秦武王欲对外征伐,张仪当年“东进中原,打通三川,以胁周室”的策略自然成为其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