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作者为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先生。该书自成书以来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不仅是中国“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首,而且为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冠,被人们誉为“天下才子第一书”。
《三国演义》主要记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灭吴统一天下”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和众多历史事件的描述,加入合理的虚构与演义,反映了汉晋之交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从而再现了这场“风起云涌、四海鼎沸”的历史变革。在该书的四百多个人物中,作者对于诸葛亮、曹操、关羽的塑造最为成功,影响深远:诸葛亮超凡出世,淡泊名利,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凌云壮志,被誉为贤相的化身;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狡诈,是一个极具诈谋权术的投机者和野心家,成为一切邪恶的代表,这与历史上的曹操是有所不同的;关羽神武盖世、义薄云天,战功显赫,被奉为世间武人的楷模。同时,《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众多战争,构思巧妙,手法多样,串联合理,气势恢弘,以赤壁之战的描写最为成功,曹操横槊赋诗、孔明草船借箭、周瑜火烧战船、关羽义释曹操等均已成为经典,至今仍被世人广为传颂。
罗贯中先生在创作这部不朽名著之时,对于历史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谋略家的事迹将自身的谋略思想阐发出来,正所谓“以史言理”,更直白的说,《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只是表面,而作者自身军事、政治方面的战略、战术思想才是该书的精髓,故而我们断不能将《三国演义》简单地定义为一部历史小说,而应将其看成罗贯中先生的谋略战策集成才更为合适。其实,这个问题不是飞刀第一个看出来的,应该说也是老生常谈了。明末清初之时,满族将领们就将《三国演义》视作兵书对待,清廷假借崇祯之手杀死袁崇焕、招降洪承畴与吴三桂、以为明朝复仇为名进兵北京城等大多效仿《三国演义》中的计策。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南京)后开办军校,当时的教材就是《三国演义》,名将李秀成、陈玉成则是这批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对《三国演义》也是非常熟悉与喜爱,其一生著书立说、报告演讲,均少不了三国的故事与人物,并将该书誉为一部活的兵法、一部形象的战争史。在五次反围剿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主席都多次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国演义》中的军事思想,并获得辉煌的军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