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山水
明代后期的绍兴人王思任,是个奇才。清人攻入城中,他发誓不入城取食,遂饿死山中。这么一位气节之士,一生耽爱山水,在其《游唤》序中写道: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所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子守闺阈,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羞山川之好耶?
这通议论发得怪,却很好。先有名山大川而后有贤者,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名山大川到了今天,虽然并不为仙鬼虎豹所啸据,而相继被开辟成旅游风景区,但以仰慕之心情而亲近山水者,却又是少数了。
中国历代文人,比较注重生活的质量及品位。出名的才子学者,没有哪个不喜爱山水。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苏东坡的前后两篇《赤壁赋》,都是游江的余绪。朱熹在庐山主持白鹿洞书院,晚年听说有人发现了三叠泉,因腿脚不便不能亲临,便请人把三叠泉画成立轴,挂在书房欣赏。比之古人,今人亲近山水的态度,到底差得多了。
今人不是不喜欢旅游,而是旅游的方式和目的,都不及古人的高妙。试想一下,乘一只小木船过三峡,和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游三峡,能获得同样的感受吗?
还是这位王思任先生,对于旅游的方式,也是格外讲究。他在另一篇文章《纪游说》中写道:
予尝谓官游不韵,士游不服,富游不都,穷游不泽,老游不前,稚游不解,哄游不思,孤游不语,托游不荣,便游不敬,忙游不慊,套游不情,挂游不乐,势游不甘,买游不远,赊游不偿,燥游不别,趁游不我,帮游不目,苦游不继,肤游不赏,限游不逍,浪游不律。而予之所谓游,则酌衷于数者之间,避所忌而趋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