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半日
趁到宝鸡讲学之便,我顺便游了一趟磻溪。
磻溪发源于秦岭北麓青峰山,为渭水的一条支流。传说姜太公曾于此垂钓。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吕氏春秋》:“太公钓于兹泉”。关于兹泉,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甚详:“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这两条记载,是姜太公于此垂钓的确证。
由于命运的不可捉摸与未来的不可知性,民间对于那些神机妙算的人物,大都顶礼膜拜。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神化。纵观历史,神化得最成功的,当属姜太公、张良、诸葛亮与刘伯温四人。这四个人都是军师出身,都辅佐君王完成了改朝换代的事功。当然,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欠缺一些。他欲北伐中原统一中国,结果病死在五丈原,给后人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慨唏嘘。四个人中,姜太公年代最为久远,也最富传奇性。太史公司马迁在其不朽的著作《史记》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到文王的故事。传说文王被商纣王弄到河南美里蹲监狱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在羑里他坐牢七年,演出了《周易》,待他回到故里岐山,已是过了八十七岁了。他于磻溪访得姜太公并聘其为国师时,肯定是在八十岁之后,而姜太公也是八十高龄的鸡肤老人。这么一对耄耋之年的老政治家,凑在一起居然还能风云际会,完成推翻商纣王暴政的工作,真可谓奇迹中的奇迹。正因为如此,姜太公才始终没有退出民间记忆,一代一代口碑相传。
大约在儿时,我就知道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的故事,但当时对这件事的意义纯然不知。及至长大入世,见的事多了,才明白对一个有着经邦济世宏大理想的人来说,机遇是多么重要。历代的书生,相信以太公自诩的人,一定不少,但青丝等到白头,终于等到文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就是磻溪的吸引人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