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守株待兔”末为不可(1/3)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宋国有个农民,看见了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故事很简单,但这个农民都被人们笑了几千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当我们一昧地嘲笑这个农民时,是不是也应该看到这其中的可取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人生就是“撞”大运,只是如果把一生仅是寄托在“撞”上,便是傻子。只要你肯积极地为自己创造条件,再加上耐心的等待和寻找,大运便会自动撞上来,所以“守株持免”也未为不可。
姜尚渭水河畔“钓”明君
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姜尚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他呼风唤雨,还能掐会算,人们把他奉为神明来顶礼膜拜。但是我们知道姜尚崭露头角却是在他年逾八十之后,那么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他,又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呢?
姜尚,字子牙,俗称姜大公,生活在商朝末期。他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但是,那时正值商纣王统治时期。纣王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他一生与醇酒、美色分不开。他在陪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造了一座长三里,高千尺的“鹿台”,浪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以寻欢作乐。为讨好美女欢心,还在院内开凿了一个大池,在池中灌满美酒,称作“酒池”;酒池四周树技上挂满肉块,称为“肉林”。另外,他还特设了一些残酷的刑罚制裁那些令他扫兴的大臣。
在这种大王的统治下,像姜尚那样出身卑微的社会底层中人,要爬上去谈何容易。他在朝歌试探过,但纣王昏庸没有成功。后来,他听说西伯姬昌敬老爱贤,而且怀有雄才大略,于是他决心入周寻找机会,并选择了距离周的都邑只有几十里的蟠溪垂钓为生,等待机遇的到来。“老却英雄似等闲”,如何才能引起当时的西伯候姬昌的注意呢?姜尚为此动了一番脑筋。姜尚系博学之人,对兵家奇谋秘计尤其精通。于是他便以一个钓鱼翁的身份出现在蟠溪(今陕西宝鸡)的秦岭脚下。这里离都城不远不近,恰到好处,风景又秀丽,好山好水,符合高人逸士的风度气质,能够借江山之助增强人格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