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一屋不扫,正为扫天下(1/3)
我们从小被大人灌输的思想便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即所谓的“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仔细想来,这句话并不十分可靠,否则,大书生司马迁也不会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说的就是做大事不必拘于小的细节。二者针锋相对,给人以难以辨别事非之感,那么其中原委该当如何呢?
吕端大事不糊涂
有句俗话“诸葛一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有的人小事聪明,但是大事糊涂,而有的人小事不在乎,而大事却不糊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想做大事,就要做到小事不在乎而大事讲原则。
吕端是宋朝的宰相之一。他深得宰相赵普的赏识,赵普对他的评论是:“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宋太宗赵光义也非常欣赏他的性格和办事作风,吕端自幼敏悟好学,宽厚大度,为官持重,小事不在乎,大事讲原则。
一次,宋军刚俘获李继迁的母亲,于是宋太宗上朝便单独召见枢密副使寇准,与他商讨如何处理此事。
李继迁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党项族首领李继棒的族弟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棒表示愿归顺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并把李氏家族迁到东京开封。李继迁不愿随其族人迁往开封就率人马逃到夏州以北的地泽进行反抗。当时,北宋已经稳定下来,便对李继迁的反抗坚决镇压,宋军所到之处,焚烧党项人的庐帐,劫掠财物,强迫其内迁,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党项人更激烈的反抗,他们便聚集到李继迁周围,奉他为首领,积极地反抗北宋的进攻。开始的时候,李继迁由于势力弱小,便一方面积极与辽接触,寻求辽的支援和帮助;另一方面,他又对宋的大举进攻采取诈降之策,经常以投降的方式来取得北宋暂时的信任,求得喘息的机会。李继迁时降时叛,非常难以对付,令宋太宗赵光义颇为头疼。宋太平兴国八年(986年),宋军在地泽打败李继迁的军队,李继迁逃走,他的母亲与妻子却被宋军俘获。赵光义知道以后十分高兴,因李继迁为乱西北,不断袭扰边关,便想杀掉李继迁的母亲,以解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