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制度条件(1/3)满世界都在喊创新,不错,历史是创新者创造的,没有创新,历史就停滞了。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者,是没有出息的。但是,一个民族要想多些创新的人,不是灌点儿古今中外创新成功者的励志鸡汤就行的。创新,需要一些基本的制度条件。其一,是自由的允许度。唐诗是国人的骄傲,直到今天,能背几首唐诗的人还是不少。但是,同样为古代的流行文体,八股文今天谁还记得?明清时节的时文名篇,当时的读书人耳熟能详,到了科举结束,就被人遗忘了。唐诗和八股,都是当年的应试文体,但一个为人喜闻乐见,一个不过是考试资料。个中的关键,在于八股文有严格的政治禁律,只能按照四书上朱熹的注释的路子,代圣贤立言,不能偏离半步,否则将被治罪。如果离经叛道,是要被杀头的。而当年的唐诗,即使进了考场也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合乎律诗的规则,尽可以自由发挥。历朝历代,清朝的文字狱最(本章未完,请翻页)为严苛,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的整体衰落,文学艺术,只有作为个别案例的小说得以漏网,而学术上,只有考据学一枝独秀。其二,要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者不少。但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又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了吗?没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找不到了,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到死也不过是个印刷工人。没有专利保护的结果,是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反而没有发扬光大,最终花落旁家。古代的手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绝活儿不被人偷走,自己想出了保守秘密的土法子,就是传子不传女。可一旦子孙不肖,无法领会其精髓,绝活儿也有消失的可能。在那个时代,师傅的手艺,如果实在需要传给徒弟,大多会留一手,留来留去,手艺也就越来越差了。工匠如此,艺人也是这样。余叔岩跟谭鑫培学艺,每次都得贡献家藏的宝贝一个,否则谭老板就不好好教。梅兰芳之所以牛,是因为有行外的(本章未完,请翻页)文人帮他,引进了西洋歌剧的因素。如果师傅倾囊相授,那么很可能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种师傅带徒弟,绝活儿只传子嗣的模式,不仅科学无从产生,技术也只能在民间低层次运行。李约瑟说,古代中国有两个关键的东西没有发明,一个是螺丝连接,一个是曲柄连杆。缺了这两个关键东西,中国的制造业就成不了气候。不是中国人缺乏发明这些东西的聪明才智,而是师徒作坊式的工艺模式,阻碍了人们向前跨越,突破障碍。而历朝历代,政府从来没有想过设置一种制度,来保障工艺上的产权。这其中,保障创新自由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民国战乱不已,国力衰落,民生凋敝,但就是因为有一点儿创作的自由,文学艺术乃至学术上都有不凡的成就。今天所谓大师者,基本上都是民国产物。对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而言,即使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只要有那么一点儿自由,他们依然会创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