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金融事件

§第四章 1837大通胀

字体:16+-

第四章 1837大通胀(1/3)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一)“自由银行”时期

十九世纪上半叶,伴随着各州银行的发展,美国联邦银行管理体系开始呈现了衰势,美国进入了一个“自由银行”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在于,任何一个团体或个人,只要符合开银行的最低标淮,便可申请经营银行并轻而易举地获准挂牌营业。在此之前,各州相继建立了初步的以及必要的银行业安全体系,大体上还算保证了发行货币的可靠性。但在此之后,便大门洞开、放任自流了,于是,各州银行紧跟着泛滥起来。对此,联邦政府非但疏于监管,相反却鼓励各州在本州境外设立银行。这大大便利了跨州银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密执根州和纽约州的“自由银行立法”,其他各州蜂拥仿效。

依据“自由银行法”,凡拥有足够资金的各人或团体均可以开办银行,最低资本只要求十万美元,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与此同时,各州的申办手续也大幅度简化,故此,“自由银行法”有“又一个独立宣言”之美誉。然而,银行的蜂拥而起导致诈骗猖獗,银行业务品质便更无从谈起。

在“自由银行法”实施的第一年,密执根州有四十家银行开业,1836年,在马丁.范市伦(Martin Van

Buren)未成为美国总统之前,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关闭了美国的联邦银行,以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信贷监管,杰克逊将资金转移到了那些州银行。因为将联邦基金移入小型州立银行、对美国联邦第二银行造成很大的商害,他认为美国联邦银行对于信用和经济发展的控制过严、对一般市民造成伤害,因而透过上述的作法顺利让这家银行关门大吉,但各州银行因为不重视授信政策,导致西部土地生成许多投机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