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3)
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的印刷术分为雕板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类。雕板印刷术先行出现,在公元前,中国已懂得印章捺印的方法,后来又会拓印碑石,至隋发明雕版印刷之技术。雕版印刷盛行于唐而完善于宋。雕版印刷事业,从唐代推广应用,到宋代得到普遍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学术传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隋唐时期,人们把刻制印章从刻石上拓印文字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11世纪以后,又由阿拉伯传的欧洲,12世纪左右传到埃及,随着造纸术的传播,纸张先后取代了埃及的纸草,印度的树叶以及欧洲的羊皮等,引发了世界书写材料的巨大变革,14至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1423年),晚于我国约600年。
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的活字印刷,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因此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
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