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转炉炼钢技术的成熟(1/3)
世界上,在1740年坩埚制钢法发明之前,最先进的制钢技术,是算中国古代创造的“灌钢”冶炼法。灌钢法是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它的发明和推广,对于增加钢的产量,改善兵器、农具和手工工具的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 隋唐时期,这种方法受到了冶炼家的垂青;而到宋朝,则流行于全国,并有所创新和完善,成为当时的主要炼钢方法。
公元前 15世纪,在亚美尼亚有一种叫做“渗碳法”的炼钢技术。其方法是把熟铁反复加热锤打,使碳素渗入熟铁表面。这种原始的炼钢办法一直被人们应用到 18世纪。这种古老的炼钢技术,曾经制造出锋利惊人的名剑宝刀。但由于这种“千锤百炼”的办法太费功夫,炼出来的钢铁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大量钢铁的需要。
1740年,英国的哈尔曼在印度古老的“坩锅”炼钢法的基础上,发明了一套现代的炼钢技术。他把铣铁、碎玻璃和木炭盛在坩锅里,放在反射炉里从上加热,这样,铣铁就可以熔化成钢而沉在坩锅底部,然后把它倒入模型里,冷后用来制造工具或武器。但这种炼钢法的产量仍然太小,一次最多只能炼几十公斤钢。而真正发明现代炼钢技术的是英国人贝塞麦。贝塞麦生于英国的查尔顿,他的父亲是法国人,一生
从事发明研究。贝塞麦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搞发明。他在 18岁时就因发明了邮票印刷机而闻名于世。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54年,英、法、土联军在近东和俄国展开了一场激战,贝塞麦在此期间发明了来复线,使大炮射程更远,打得更准。但由于当时制造大炮的钢铁质量低劣,致使发射中常因炮管破裂而影响发射。
当时高质量的钢材正是英国军事需求,贝塞麦按照英国军事当局的指令,要研制坚固耐用的大炮,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炼出高质量的钢。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开始钻研冶金技术。他查遍了所有图书馆有关冶金技术方面的大量资料,考察了英格兰的炼铁厂,并创建了冶炼实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