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德格尔谈起(1/3)
——与哲学家彭富春教授一席谈
熊召政:彭先生,听说你是海德格尔的再传弟子,因此,我首先非常想知道,海德格尔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有哪些地方是相通的?有没有共同的或者大致相似之处?
彭富春:这个应该是有的。但是我觉得首先是要对海德格尔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们过去总是讲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讲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其实上个世纪呀,你要说西方哪个思想家是最伟大的,那就是海德格尔,他就是最伟大的。就他的学理方面而言,他对中国的东西是有研究的,他研究过庄子,也读过禅宗,和日本的禅学家有过对话。
熊召政:是铃木大拙?
彭富春:不是铃木大拙,他看过铃木大拙的东西。我在《哲学研究》也写过一篇海德格尔与庄子的比较论文,他读过老子,读过庄子,德国是有翻译中国经典这个传统的。
熊召政:德国很早就有这些翻译了,周易,老子的《道德经》,听说在德国,老子比孔子更受欢迎。
彭富春:我在德国也讲过老子的。海德格尔主要是想用中国的东西来克服欧洲那个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模式。但是他对中国的兴趣要作具体分析,他对儒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主要是对道家的东西、禅宗的东西感兴趣。但他主要是从日本接受禅宗,当然日本的禅宗也是从唐宋传过去的。我从您的散文里看到您对禅宗很感兴趣呀,我对禅宗也比较感兴趣。
熊召政:我觉得禅宗讲的是个人安身养命的东西,由于无法用世俗的经验对它理解和判断,因此很难把握。曾有好长时间我不能理解禅家说“空”是实在的物质。四十岁以后我理解了,但无法用言语表述出来。语言可以完整地传达知识,却不能准确地传达智慧。其实禅宗的“空”,道家的“无”,儒家的“中”,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三个关键词。我去过不少保留儒释道的三家文化印痕的古迹,也写过一些散文谈自己的感想,大都收在《问花笑谁》、《青山自在红》这两个集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