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让历史复活

§儒者从来为帝师

字体:16+-

§儒者从来为帝师(1/3)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陈一鸣的访谈

一 帝王师与官场

陈一鸣:近百年来,对帝王师持否定态度似乎已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道德义务,而张居正是帝王师。您是否担心人家说您是传统知识分子对帝王师的崇拜,是古老而过时的人格作祟?

熊召政:《张居正》这部小说,就算我为张居正的审判者提供了一些事实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在配合审判。至于张居正该不该唾弃,唾弃到什么程度,这类问题我如果过分参与,证人资格反倒是可疑的了。

陈一鸣:假如我认为,《张居正》一书对强权的共谋者太过倾情,您怎么看我?

熊召政:可能是双重人格。知识分子为了保持尊严,应该与强势集团保持距离。“帝王师”不但没有保持距离,而且成了强势集团的一部分,当然难以仙风道骨。不分青红皂白地藐视帝王师,可以很方便地显示出人格的尊严和独立性。可是一旦有机会做帝王师,人们也会倍感荣幸,这就是双重人格。我觉得这种人格有时候也妨碍读书人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陈一鸣:以历史的态度看,作为知识分子,张居正的人格算是健全的吗?

熊召政:就是用今天的态度来看,张居正的人格也是典型的,也可以说是分裂的。首先,在皇帝面前他必须委曲求全,他不能让皇帝发现他的理想与皇帝的想法相抵触,他必须忍耐,有时甚至不惜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然而当他回到自己的岗位,面对国家的问题,又充满鲜活的智慧,灵动的谋略以及钢铁般的意志与强硬的手腕。

陈一鸣:不得已的,主动地分裂自己?

熊召政: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政治家大多都缺乏**,而张居正却**四溢。他的奏章谨小慎微,然而给朋友的信却**满怀,对比非常鲜明。这可以看成人格分裂,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