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1/3)
(一) 东西教会大分裂——一个主两个教
1、罗马帝国的分裂
公元395年1月,信使骑着快马在驿道上飞奔,他们传递着一个惊人的消息,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米兰“驾崩”。
不久,帝国最高当局根据皇帝的遗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治。十八岁的长子阿卡狄乌斯统治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年仅十岁的次子霍诺利乌斯则接任西罗马的皇位,以拉韦纳为首都,但名义上的首都仍是罗马。从此以后,东、西罗马帝国分治的局面便正式固定下来。
罗马帝国的版图被分为两块,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包括意大利、高卢、不列颠、西班牙等地。在文化上,东罗马主要以希腊语为主,西罗马依然通行拉丁语。
罗马帝国的分裂,导致彼此之间在文化和语言上的隔膜和政治上的对抗,使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分歧不仅仅限于宗教问题上。
罗马帝国分裂后的几个世纪以来,西欧与东方因地理距离遥远,接触一直有限,到十一世纪初期,希腊教会尚未和西方教会分离。东方教会领袖不愿意接受西方教会领袖的圣职授任。
2、基督教的分化
1054年,当罗马教宗利奥九世的钦差大使宏伯特抵达君士坦丁堡时,君士坦丁堡主教长瑟如拉留拒绝向他屈服。宏伯特随即在7月16日发表一份文件,把主教长开除教籍。君士坦丁堡主教长也相对地同时开除利奥九世的教籍。东方教会在理论上强调宗教事务应由基督教五大地区的领导人会议控制,而教廷改革派则主张宗教事务应由教宗单独管理。东西方领袖的代表之间愤怒的龃龉,终致造成长久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