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油(1/3)
几年前,我和几位文学同行,去国外访问。行前,大家碰头,讨论起该带些什么礼品时,颇费踌躇。一来,公家的礼品费不能多给,有规定,只有那么一点点钱,说出来都怕人笑话。二来,自掏腰包的话,少还勉强,多则心疼。于是,我们请教去过那个国家的一位先生,打探一下该国的风土人情,以什么礼物为好?而且对我们来讲,是惠而不费,能够负担得起的礼品。这位先生略一思索,脱口而出,最佳莫如万金油了。
我们吃了一惊,因为这种不甚昂贵的药品,好像是早被人遗忘了的“穷朋友”,没想到还能作为一份礼品,送给洋人,这也就证明了“天生我物必有用”的道理。
果然,我们到了那个国家,请原谅我姑隐其名,出海关,提行李,坐汽车,进旅馆,那小小万金油还真是很起滑润作用,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该国的这些常与中国人打交道的部门、人员,有的索性就向你伸手,用生硬的中国话,“清凉油”或者“万金油”点着名要,还用手比画小圆盒的样子,令我们一行人忍俊不禁。
那次访问,算是让我们逮住了一个便宜。
据说,后来再去那个国家的人,这一招就不大灵了。因为中国人干什么都是大呼隆,一拥而上,非弄得人家倒胃口才肯罢手。于是,就和出国拿国画做礼品的命运一样,最初,送给老外时,接受者挺当回事。然后多了滥了,成了擦屁股纸一样,大家也就不怎么珍惜了。据说,有一次,当着外国人,我国的一位画家,拉开桌子,铺好毡子,摊开画具,即兴泼墨挥毫。这对国人来讲,视为常事,可老外一看,傻了,敢情中国画如此容易画出来,还值个屁钱,以后,再有中国人给他们送国画,转过脸去,就塞进垃圾桶里了。从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中国人,坏就坏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坏在起哄架秧子,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上,生是把一件本来的好事,非弄到砸锅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