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之死(1/3)
树木会老,人会死,胡同也有它终结的一天。
会有那么一个早晨,北京人猛然间发现,最后一条胡同死了。这日子大概不会太久,也许下一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北京城里将找不到一条像模像样的,依旧是原来面貌的胡同。镜头对准古都的摄影家,拍老北京故事的电影导演,对这一点,感触必定是很深的。
那真是令人伤感,而又无可奈何的事!
即使像我这样并非在北京土生土长,对这个城市说不上多么深厚的归属感,只是一个居住年头较久的人,也对这个消失过程未免来得太快,觉得有些讶异。这也许说来并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北京城永远是这些灰不秃秃的,暴土扬尘的,狭窄拥挤的,颓门败墙的胡同,还得把污水井里的粪,一勺一勺掏出来,一桶一桶背出去,长此下去,这个首善之区,还有什么希望可言。我也知道许多有识之士,总在呼吁,总在呐喊,把胡同留下一些给后代子孙,这想法,当然是毫无疑义的好。但说这些话的人,通常不大为自己的住房发愁,而对那些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三代同室,男女杂居的人来说,为保留这些胡同,还得挤在斗室里度日如年,又显得不太公平。
不过,北京的胡同,却也是一部无可辩驳的凝固起来的近代史,是数百年京都人文概貌的缩影,就这样迅速地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那些单调无味的火柴盒所蚕食,所吞噬,总是难免惋惜,好像应该想出点什么法才好?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能不能变化得更加赏心悦目一些,现在,被挖出来的元大都,说实在的,不敢恭维,它之所以被明清两代以紫禁城为中轴线的内外京城替代,就因为后者比前者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所以,胡同之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