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这面镜子

鲁迅先生的书账

字体:16+-

鲁迅先生的书账(1/3)

读《鲁迅日记》,每到年终,先生总有一篇书账的记载,数页不等,所花的钱,或多或少,所购的书,品类也很不一样,掩卷后,颇有感慨。一年之终,将这一年所购的书,自然也基本是所读的书,予以小结,算得上是别开生面的一种纪念方式吧?

岁末年初,朔风呼啸,灯下聚坐,围炉夜话,每个人少不了的话题,便是眼看一年过去,恍惚是倏忽间事,便生出许多未能珍惜光阴的遗憾。年轻人也许不当回事,可有了一把年纪的人,难免要回过头去,细想这十二个月里,自己都干了些什么?随之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又有什么打算安排?便成了年节间的一个必有节目了。

不过,像鲁迅先生这样以一年的书账来画一个句号者,在中国,特别在今天的中国,大家都有比读书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很可能已经没有什么人对于书籍,怀抱这般痴浓的情感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但愿不是如此!),也很为我们这个文化古国,不怎么爱读书的现象,感到一丝忧虑了。

翻先生日记里的书账,从1912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1936年先生在沪逝世为止,数十年间,从未中断,可见先生对于书的情有独钟。这部日记是有影印本出版的,看那一笔一笔恭楷写成的书账,不禁令人肃然致敬。

在1912年的第一篇书账后,先生写了一段话,很耐玩味。“审自五月至年莫,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惟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亦可笑叹人也。民国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灯下记之。”

读到这里,至少有三个感想,从心头油然而生。

第一,是先生爱书。从日记中,断不了看到“下午至夜补写《雅雨堂丛书》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