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脍通明金似玉’、‘青鱼雪落鲙橙虀’、‘脍切天池鳞’等等诗句,都是洛渔读过的,足可见当时吃鱼脍有多么的盛行。
洛渔不敢说自己做鱼脍的手艺是最好的,但那么多年的打磨,也让她清楚,自己做鱼脍的手艺绝对不差。
‘脍不厌细’意思就是这生肉切得越细越好,鱼肉不似猪羊牛肉那般紧实,肉质其实是比较容易松散的,想把鱼肉切细,不仅仅是考验刀工,更是考验持刀人的经验了。
洛渔在宫内做鱼脍,一年三百多天,少说也能做两百顿,这么多年的经验攒下来,让她闭上眼睛都能给鱼片出花来。
食鱼脍本就是食用其鲜美所在,切厚了切大了,不够精细,更不能体现其风味所在。若喜欢吃厚的,那不如抱着鱼啃,岂不是更有滋味。
鱼脍对于她那个朝代来说,是一种流行、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对于盛世生活的追求,在食方面越精致越精细,说明生活富足,有足够的底蕴去探索美食的乐趣。
洛渔以前不懂这个道理,但来到这里后,从原身的记忆里翻出这个年代的人对她那个朝代的评价,她就明白了。
‘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
对于鱼脍的追求,是她那个朝代之人刻在骨子里的,尤其她是尚食女官,在这一方面更是需要比普通人家有着更高的要求。
普通鱼肉雪白,被需要切成薄片的就在笨重的菜刀间被她片出来,隔着鱼肉甚至能看到菜刀面上的痕迹。陆启帆看着这样薄的鱼肉,甚至怀疑自己吹一口气都能把鱼肉给吹飞了。
实际上切鱼脍是不能用这般笨重的菜刀的,只是洛渔刀法不错,并不计较着这些。若真讲究,用的该是鸾刀,‘鸾刀缕切空纷纶’,这种刀刀柄有一个铃铛,有些贵人喜爱在宴席上进行切脍表演,手持鸾刀,行动间铃铛作响。倒下鱼肉如同云飞落雪飘在砧板上,刀尖寒光,配合叮当脆响的铃铛,就是一场绝佳的视听盛宴。